网站首页| 资讯| 国内| 国际| 财经| 娱乐| 体育| 文化| 教育| 科技| 通信| IT| 互联网| 房产| 汽车| 生活|
> 健康 > 正文

地质公园:沧海桑田变迁的教科书

2018-05-29 14:41:1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地质公园:沧海桑田变迁的教科书

甘肃张掖国家地质公园。

孙 钰摄

地质公园:沧海桑田变迁的教科书

广西东兰地质公园。

卢传亮摄

地质公园:沧海桑田变迁的教科书

贵州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龙圣勇摄

地质公园:沧海桑田变迁的教科书

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

詹庚申摄

色如渥丹的丹霞地貌,拔地而起的黑森林云南石林、巨大的竖井广西乐业天坑群、多样的史前植物、恐龙足迹及化石、形态各异的岩浆岩……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有无数极具价值的地质遗迹等待人们研究、欣赏和保护,而地质公园则提供给大家最佳的学习场所。

2018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批准中国黄冈大别山地质公园和光雾山-诺水河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至此,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的公园总数上升至140个,其中,中国拥有37个,是全世界数量最多的国家。此外,根据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网站,目前已被承认的国家地质公园共有209处。

记录地球演化的历史

“与一般风景名胜有所不同的是,游客来到地质公园游玩,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还能知道风景之所以美丽的原因,知道在地质历史上,这些景色是如何形成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执行局成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平对笔者表示。

的确,小到一颗石子的前世今生,大到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地质遗迹就像一本地球地质历史教科书。我国地质遗迹丰富多样,目前已建成的地质公园涵盖了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地貌、冰川、火山、水文地质在内的多种地质遗迹,种类比较齐全。地质公园的建设就是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及其环境、促进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开展以及合理开发地质遗迹资源,促进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35亿年以来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连续完整地露出,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地质运动形成的隆、陷、褶、断等地壳表面构造类型与环、线、块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使嵩山地质公园成为地壳构造演化的一个缩影。

张建平认为,地质公园要重视地学科普,将科学研究的内容转化为人们听得懂、看得明白的东西。只有搞清楚地学现象的科学成因,才能对公众介绍地质公园的特色与意义。如今,除了有国家项目支持地质公园去做研究,还有公园会根据自身需要,邀请专家进行科学研究。

地质遗迹保护在行动

地质公园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研究和保护地质遗迹。张建平认为,除了给公众普及重要地质遗迹的科学成因,地质公园还采用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开发地质遗迹,严格保护重要的地质资源。

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在其千家店园区内,拥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原地硅化木群和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等特色地质遗迹。

硅化木化石看似坚固,实际上非常脆弱,容易受到空气湿度、温度变化、可溶性盐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导致化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机械或化学的损坏,露天保存的木化石还面临植物因素的威胁,因此对于硅化木化石的保育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充足的耐心。对于存在剥落风险的恐龙足迹化石,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也做出许多保护措施,如修建1200米长的恐龙足迹化石保护区围栏、建立全方位及全天候的电子监控系统、采集恐龙足迹的三维数据、完成数据精细化的三维建模等,满足地质遗迹保护、科研和游客参观等多重需求。

生态保护当先行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国家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一起成为生态红线内的项目之一。

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否有冲突呢?张建平解释道,我国地质公园有两大体系,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二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设立的目的主要是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管理。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理念,世界地质公园整体上仍是一个发展的区域,只有其中属于国家地质公园范围、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地等在内的部分区域需严格保护,其他区域仍可以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开展符合法律规定的经济活动,为当地发展谋福利。

事实上,在中国,不管是世界地质公园还是国家地质公园,都十分注意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的建设。

安徽的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峰林地貌为主要特征,包含穹状峰、塔状峰、箱状峰、柱状峰、锥状峰、岭脊、峡谷、石墙等几乎所有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态,完整地记录了花岗岩地貌的不同特征。

为了保护地质公园内的生态环境,黄山世界地质公园从1987年开始实施重要景点“轮休”制度,每个轮休期为3至5年。天都峰、莲花峰相互“轮休”,轮休周期为5年,狮子峰、西海大峡谷等有计划“轮休”。在“轮休”期满时,还要邀请专家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评估,待植物恢复健康,水土流失得到综合治理,野生动物恢复到一定水平,旅游设施没有安全隐患等几项标准齐备后才能重新开放。目前,黄山天都峰开放,莲花峰处于轮休状态;从2019年开始,天都峰将开始轮休,莲花峰将对广大游客开放。

重要景点实行“轮休”制度非但不会亏本,反而能得到长期的生态效益,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地保护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张建平表示,“即便是讲究发展性的世界地质公园,采用的也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会人为地对自然和环境造成破坏。地质公园的建设与国家生态建设的目标完全一致,与国家整体发展趋势相吻合,是非常好的发展思路。” 。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5月29日 第 08 版)

分享到:

上一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在新一轮开放中提高发展质量
下一篇:汽车央企高管频繁调动

热点推荐